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经典语录 >

最有意境的十首顶峰“遇见”诗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6 10:49:39    


一、最美的不期而遇—“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周礼》中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首诗写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爱情,春季良辰美景,大自然中,邂逅丽人,两人一见钟情,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比翼而飞。

如此率真的爱情,形诸牧歌的笔调,字字珠玉,如歌如画。

这是一场无声胜有声的邂逅,是最美的不期而遇。

图1 野有蔓草

二、久别重逢的惊喜—“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首诗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价道:“此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秋绝调。”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

久别重逢的这一刻,正是最富于蕴涵性的顷刻。

女主人公难以形容的望外之喜,既表明了她在“既见”之前,白日的“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和夜间的“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情;

也说明了在“既见”之后,夫妇间的“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的融融之乐。

哀景写乐,倍增其情。

三、最让人心动的相遇—“金风玉露一相逢”

这是一个传奇故事。

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四十七岁的秦观被贬谪郴州(今湖南省郴州市),取道长沙的时候,结识了当地一位歌女,临别之际,答应秦观北归时重逢,谁知,秦观竟然在放还北归的途中,广西滕州(今广西省梧州市)中暑而死。此歌女闻讯,行数百里为秦观吊孝,哀恸而死。

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七夕,秦观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片刻胜于永久。

刻骨铭心的一次相会,即使是以后远隔千里,也远胜过卿卿我我的低俗爱情。

只要是真心相爱,哪怕天各一方,聚少离多,也远胜过庸俗的朝夕相伴。

这是秦观的爱情观,当然,也充满了无奈,乃无奈之语。世人颇多冷眼,却无妨本词成为千古绝唱。

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隽》评价道:“相逢胜人间,会心之语。两情不在朝暮,破格之谈。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少游此词谓‘两情若是久长’二句,最能醒人心目。”

黄苏在《蓼园词选》评价道:“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少游此词谓两情若是久长,不在朝朝暮暮,所谓化臭腐为神奇。凡咏古题,须独出心裁,此固一定之论。少游以坐党被谪,思君臣际会之难,因托双星以写意,而慕君之念,婉恻缠绵,令人意远矣。”

许宝善在《自怡轩词选》评价道:“七夕词以此为最,以其本色耳。”

也许,有一种陪伴,叫做,江山相隔,心在身边。

四、最痛彻心扉的相遇—“人面桃花相映红”

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96年之前),博陵(今河北省定州市)人崔护进京赶考,当年,年轻的崔护科举落第,便在长安住下,准备再考。

同年清明节,他心情不畅,在长安城南郊郊游,突然间,遇到一个美貌的少女站在桃树之下,桃花纷纷,少女明艳,似乎正在含情脉脉的看着他,说不出的美丽惊艳。

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念念不忘,再到故地重访,结果发现桃花依旧,那个曾经站在桃树之下的美丽少女却已经再也不见。

心怀难以言说的悲伤和遗憾,在现实和希望强烈的落差下,崔护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自古物是人非诗词很多,尤其是描写爱情的诗词。但是能够把物是人非的爱情写到悲从中来,痛彻心扉,千年以来无非两首。

那就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和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当最美好的期望,最美好的期待彻底破灭。最残酷的现实呈现在面前的时候,那种悬崖绝壁式的强烈对比,千载以来,回肠荡气,悠然不绝。

五、缥缈的邂逅—“心有灵犀一点通”

公元839年(开成四年),仕途不顺的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

在一次贵族后唐宴席上,李商隐“因窥见后房姬妾而作”,遇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心上人,作《无题二首》。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是一次美好的相遇,当然,极大可能是诗人自己的单相思。

昨夜是一个美好的夜晚,在温馨旖旎的宴席中,诗人邂逅了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

尽管自己身上尽管没有彩凤那样的双翅,得以飞越阻隔,再次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自有一线相通。

此刻,在诗人的想象中,对方想必就在画楼桂堂之上参与热闹的宴会。宴席之上,灯红酒暖,觥筹交错,笑语喧哗。

诗人此刻自己凄清寂寞,处于相思之中。在终宵的追怀思念中,不知不觉,晨鼓已经敲响,上班应差的时间要到了,又要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

爱情的邂逅与空间的间隔,身世的浮沉结合起来,让本诗自有朦胧缥缈的无题之美。

六、少年意气相投—“相逢意气为君饮”

王维天赋异禀,少年成名,他十五岁京城应试,写下震惊京师的《少年行》四首,其中“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是千古佳句.

清代黄叔灿在《唐诗笺注》评价道:“少年游侠,意气相倾,绝无鄙琐局蹐之态,情景如画。”

少年行四首‧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

本句出自第一首诗。写的是少年游侠的欢聚痛饮。

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写出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

“咸阳游侠”以京都侠少为其代表。游侠人物大多出身于都市的闾里市井之中, 即便是邂逅相逢的陌路人,杯酒之间便能成为意气相倾的知己。

“系马垂柳”则以骏马和杨柳的意象,衬托出少年游侠富有青春气息的俊爽风致。有此一笔,使情景历历如绘,遂在表现人物豪宕气概的同时,又显得蕴藉有致。全诗用笔的跳荡灵动,也是和少年奔放不羁的性格神采相吻合的。

这是意气奋发的少年游侠的风姿,是意气相投相遇的少年豪情。

七、风云际会—“鱼水三顾合”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政治上遭到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李白并没有就此消极下去。

这是李白向崔少府自荐的一首长诗,诗里,诗人热烈赞扬了诸葛亮,对于刘备与诸葛亮君臣遇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自己能够像诸葛亮一样,再次受到重用。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诗人在诗中明确表示自己同样有诸葛亮那样的胸襟和政治抱负,因而也希望像诸葛亮“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那样,得到君主的知遇,干一番经时济世的大事业。

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崔少府能够像崔州平了解诸葛亮那样了解他,如果有机会,就像鲍叔牙推荐管仲那样推荐自己。

李白在诗里描绘的是风云际会的君臣知遇。

宋代严羽云评价道:“赠人适以自赠,见任达,然有望而无怨,亦见温厚。”

八、历尽世事沧桑的人生重逢—“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绝句中最沧桑、最富含蕴的一篇,全篇二十八字,时世凋零丧乱,人生凄凉飘零尽在其中。

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离开夔州已经两年,这两年他辗转与湘潭之间。这一年春天,杜甫在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遇到了同样颠簸在潭州的李龟年,杜甫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请少年时家境环境优越,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那个时候是“开元盛世”,杜甫和李龟年这样的艺术家们都沉浸在盛世的繁华之中。

谁知,一场“安史之乱”摧毁了这一切。

四十年后,饱经沧桑,白发苍苍的杜甫在一个江南的春天,在潭州遇上了同样是人生晚年,颠沛流离的李龟年。

四十年,人世间沧桑巨变,四十年,两个曾经光鲜亮丽的人饱受沧桑。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在国家饱受战乱的年代,两人再次相遇,此刻,无言胜过千言万语。

这一年,是杜甫人生的最后一年。

清代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评价道:“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一篇《琵琶行》矣。

清代杨伦在《杜诗镜铨》评价道:“邵云:‘子美七绝,此为压卷。’”

清末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评价道:“少陵为诗家泰斗,人无间言,而皆谓其不长于七绝。今观此诗,馀味深长,神韵独绝,虽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刘禹锡之‘潮打空城’,群推绝唱者,不能过是。此诗以多少盛衰之感,千万语无从说起,皆于‘又逢君’三字之中,蕴无穷酸泪。”

图2 落花时节又逢君

九、人生理想之相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个元宵佳节魂牵梦绕,辛弃疾的词句不断的浮现在脑海,让我们总是不由自主的低低吟颂,难以遣怀。

终于,它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人间烟火最璀璨的夜晚,除了万众瞩目的火树银花,香车星雨,却还有隐藏在人心深处的最无奈的壮志未酬和人生凄冷……

它就是被王国维称为人生第三重境界,也被称为此词一出,千古元宵节诗词皆废的《青玉案·元夕》。

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辛弃疾因滁州功绩,升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后为叶衡推荐,接连提升。虽然政运亨通,辛弃疾心中还我河山,抗金复国的雄才大略一直没有任何进展。

这一年的元宵佳节,南宋繁华远胜于往昔,同在歌舞升平中的辛弃疾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人一直寻找的“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究竟是谁?

这个“人”遗世独立,意向复杂,笔者认为这个“人”同时具备四重属性。

这个“人”就是是词人自己和自己的理想。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的这个美人到底是谁?当然是词人一直藏在心中的复国的梦想和自己的身影。

这个“人”是北宋都城汴京。

阑珊的灯火是词人还我河山的理想,南宋的汴州远不如临安繁华,然而如何破落,词人也不忍去想,不愿去写,便只说是灯火阑珊,却更添了一缕凄然之感,而临安的灯再亮也照不到旧都汴京,南宋的繁华说到底不过是虚假的偏安罢了,整个中原地区更不知有多少人在金兵的蹂躏下苦苦挣扎。

这个“人”是词人一直追求的超脱独立的人生境界。

正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当朝堂大部人都偏安一隅,安于现状的时候,只有词人自己一直渴望收复河山。

在这种巨大的孤独的氛围中,时间久了,一定会追寻一种独立超脱的人生境界,来满足自己的空虚,来慰藉自己的心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价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十、天涯知己之相遇—“相逢何必曾相识”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之事被诽谤,贬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

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弹琵琶的长安歌妓,有感天涯沦落,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琵琶行》。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在“别时茫茫江浸月”的寒秋,深夜客船上,诗人被琵琶女的身世所感动,联想到自己宦海浮沉,产生了强烈共鸣,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诗人被贬以前的情况大有相通之处。

而现在,琵琶女人老色衰,“老大嫁作商人妇”,自己被贬江州,也大有相通。所以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出了多少飘零儿女的心声。

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道:“写同病相怜之意,恻恻动人。”

清代邹弢在《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评价道:“结以两相叹感收之,此行似江潮涌雪,余波荡漾,有悠然不尽之妙。凡作长题,步步映衬,处处点缀,组织处,悠扬处,层出不穷,笔意鲜艳无过白香山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