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悦读成长计划|孙殿勤:读懂孩子的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临沂市沂南县蒲汪镇大王庄初级中学教师 孙殿勤
在沂南县教科室组织的读书实践小组里,我花了一个月时间,把马志国老师的《好老师读心术》仔仔细细读了两遍。马志国老师是全国知名的心理专家,可在我心里,他更像一位热心分享经验的 “教育导师”,在书里絮絮叨叨地讲着一个个真实的学生心理故事。读完这本书,我心里满是感慨,迫不及待想和大家聊聊这些收获,因为这些知识不仅能帮我们更好地教育孩子,更能为孩子铺就一条幸福、快乐又健康的成长之路。
现在的孩子,就像在迷雾森林里探险的小旅人,成长路上到处是未知的挑战。学习的压力、和小伙伴相处的矛盾、对未来的迷茫…… 这些问题里,很大一部分都藏着心理的 “小怪兽”。有时候,只要我们找准孩子心理的 “钥匙”,那些原本让人焦头烂额的难题,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迎刃而解。相反,如果只是盲目地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让孩子陷入更深的困境,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还记得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那些真实的案例看得我后背发凉。有个孩子因为长期被老师误解,成绩一落千丈,最后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有个青春期的学生,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朦胧的青春萌动,整个人变得敏感自卑…… 这些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年过不惑的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学生时代的迷茫和无助。
那时候,我也常常在深夜里辗转反侧,被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的困惑折磨得透不过气。记得有一次,因为一次考试失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成绩也因此一蹶不振。当时的我多么希望能有人拉我一把,给我一些指引,可身边的大人总是简单地说一句 “别想太多”,根本没人在意我内心的挣扎;时常被莫名的情愫折磨得像被困在蛛网上的飞虫,越是挣扎,丝线就缠得越紧。直到现在,回想起那段在黑暗中独自摸索的日子,心里还隐隐作痛。如果当时能遇到这本书,或者有懂心理的老师、家长帮帮我,我的学生时代也许会少很多遗憾,多几分明朗。
有人说,童年的幸福是照亮一生的光。我对此深信不疑。那些在我最无助时伸出援手的人,那些温暖的鼓励和理解,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也正因如此,我更明白,作为老师和家长,哪怕只是多学一点心理知识,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多一份耐心和理解,都可能成为照亮他们成长之路的一盏明灯。虽然专业的心理治疗需要深厚的知识和技巧,但我们普通人学一些基础的心理知识,同样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挥大作用。
《好老师读心术》最打动我的,就是它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把复杂的心理问题讲得明明白白。每一个故事后面,都跟着马老师专业的诊断和分析,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方一样,不仅告诉你问题出在哪儿,还手把手教你怎么解决。书里的案例覆盖了小学高年级到高三各个阶段的孩子,涉及的心理问题更是五花八门。有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一到考试就紧张得发抖;有青春期的少年因为和父母沟通不畅,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还有孩子在自我认知上犯了难,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马老师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 “心理导游”,带着我们抽丝剥茧,一点一点揭开这些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还给出了实用又接地气的解决办法。比如,遇到孩子厌学,他会教你从建立学习兴趣入手,而不是一味指责;孩子和同学闹矛盾了,他会教你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这些方法我在实际教学中试过,真的特别管用。
其实,教育孩子就像培育一株小树苗,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次帮助它茁壮成长的机会。当孩子成绩下滑时,我们别急着批评,也许这是发现他学习方法问题的好时机;当孩子和我们顶嘴时,别忙着发火,这可能是他渴望被理解的信号。只要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把每一次“麻烦” 都当成走进孩子内心的钥匙,就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学习从来都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读懂孩子的心,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就是我们教育路上最宝贵的财富。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收获。希望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都能从书里找到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陪着他们走过一段温暖又充满力量的成长之旅。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