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每日访视暖人心 周五倾听筑桥梁——市妇幼保健院“六个多”服务行动护理服务新模式纪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9:12:00    

阳光讯(记者 张伟)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病房的玻璃窗,宝鸡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已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在这里,“护士长每日访视”和“周五倾听日”不仅是制度,更是医患之间温暖的约定。

专业守护,温暖治愈

在儿童呼吸科病房,护士长张婷带领团队手持PDA扫码,开启“晨间护理与访视时刻”。她们的动作轻柔而精准:为雾化后的宝宝擦去脸颊上的药雾,贴上一朵鼓励的小红花;为疲惫的宝妈调整腰枕,缓解久抱的酸痛;为坚持学习的小患者整理输液管路,“小勇士,奥利给!”让病房充满欢笑。

“我们不仅要关注监护仪上的数据,更要读懂患儿和家长眼中的期盼”张婷轻抚胸前的党员徽章说道,“当宝宝用小手紧握我的手指,当家长露出安心的笑容,这就是护理工作最珍贵的回馈。”

专业护理,人文关怀

“她们像家人一样贴心,不仅每天来关心孩子,还通过视频让我们看到孩子的情况,这份用心让我们特别感动。”患儿家属张阿姨(化名)在满意度问卷调查中动情地写道。

儿童急诊重症科护士长赵录利在访视中发现一名危重患儿因病情限制无法语言交流,当即为其准备了沟通书写板,帮助患儿顺畅沟通。此外,护理人员每日主动向家属详细说明患儿治疗情况,并在非探视时段录制患儿视频,让家属随时了解孩子状况。

“当我的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时,我的世界瞬间崩塌。李文艳护士长每天耐心指导我如何与孩子互动,认真倾听我们的每一个困惑,细致关注大人和孩子的心理状态。现在,孩子学会了表达需求,开始主动与人交流,进步超出了我的想象。”儿童神经内科与康复科一位孤独症儿童的妈妈说,“看着她们对待患儿们超乎寻常的耐心和专注,一点点为我重筑了希望!”

“刚才一句无心的‘床太硬’,没想到丁梅护士长这会就送来了加厚的褥子。”乳腺癌术后患者李女士(化名)为这样细致入微的服务深深感动。

在市妇幼保健院各病区,护理团队不仅关注患者治疗执行情况,更注重倾听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术后患者调整镇痛泵参数、帮卧床老人梳理发辫、为化疗患者讲解饮食搭配。

搭建心桥,共筑信任

在重症新生儿科,护士长张新春将每周五探视日定为“倾听日”。她耐心解答每位家长的疑问,从护理细节到情感需求,都做到事无巨细。“看到宝宝被照顾得这么好,我们全家都放心了”一位来病房访视早产儿的爸爸感激地说,“你们不仅用专业守护孩子,更用倾听温暖了我们。”

让患者心声落地有声

“特需病房解决了我们最担心的噪音问题!”00后双胞胎妈妈张女士(化名)欣喜的发现,儿童医院家化病房为患儿提供了理想的休养环境。“我们的建议真的被采纳了!”内科患者家属王先生(化名)为“周五倾听日”点赞,他提出的门诊流程优化方案已被纳入医院改造计划。

每周五“倾听驿站”准时开放,护士长带队倾听患者心声。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收集治疗流程、服务态度、环境设施等意见建议,并快速响应:针对“呼叫铃响应慢”,立即优化排班增设机动岗;解决“输液患儿坐不住”问题,12小时内完成输液椅改装,同步配备动画视频和奖励贴纸,让治疗过程更轻松。

为扎实推进“服务提升年”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深入开展“六个多”服务行动以来,以“每日访视”+“周五倾听日”制度以为指引,实行“访视问题二级响应机制”,护士长现场解决常规问题,护理部专项督办系统性问题。通过俯身倾听、及时回应、持续改进,让护理服务更有温度,用“零距离”沟通架起护患连心桥。护理部主任刘小红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细节,让每一位患者和家长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用心用情为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技术精度与人文温度并重,我们将通过制度化建设推动服务升级,将护士长访视纳入日常管理体系,常态化开展“周五倾听日”活动,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从阶段性活动向标准化服务转型,持续构建以专业精准的技术操作体现服务精度、以人性化沟通传递服务温度、以系统性关怀展现服务深度的‘三度护理’品牌。”副院长滕薇说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