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收费21万的手术被叫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20:43:00    

国家卫健委发文,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卫健委叫停LV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在多家医院内部下发通知后一周,国家卫健委官网正式发布了《关于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通知》,这一近两年风靡全国各地医院的创新技术疗法,被国家卫健委正式叫停。


通知中称,国家卫健委近期获悉有个别医疗机构开展“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卫健委组织专家对该技术进行评估,评估认为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1号)有关规定,决定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通知表示,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督促辖区内医疗机构停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并做好有关患者的随访服务等工作。在本通知印发后仍使用该技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构和人员,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依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其予以严肃处理。


面世以来受多重争议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英文缩写为LVA,公开资料显示,这是由浙江省人民医院手外科原主任、杭州求是医院院长谢庆平首创的一种淋巴显微外科术式。该手术最初用于治疗淋巴水肿,2018年起,谢庆平将其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近两年来,这一术式在全国多所医院相继开展,多家医院以完成首例手术为由大张旗鼓进行宣传。然而实际上,很早之前,学术界对此就有不一样的看法。



据中国新闻周刊今年3月份发表《21万元的手术:真有效还是割韭菜?》的深度报道中介绍,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亮(化名)指出,LVA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来证明其安全性、有效性。理论上,开展任何一项新手术之前,都需要经过动物实验和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积累足够多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并且,相关数据需要公开发表,“而不是自己通过几例个案就说手术有效”。


报道中提到,国内大部分开展LVA的医院收费在1万—5万元。首创者谢庆平所在的杭州求是医院一台LVA手术和住院的整体费用高达21万元,只有术后康复等产生的少量费用可以通过医保报销。


而关于收费,也产生了另一项争议,据公众号“药物流行病学学会学生分会”总结社交媒体的家属自述,湖南、湖北等多地医保能够报销,报销类别为肢体淋巴管-静脉吻合术,一般为4支,有的地方还会加上吻合器和显微手术器械的使用费用,当然还包括了麻醉等费用。价格从20万到2万(医保报销后)不等。


“医保的支付标准是与一个疾病的适应症结合的。这个肢体淋巴管-静脉吻合术一般是治疗肿瘤术后淋巴水肿的疾病,结果用来治疗老年痴呆,有的医院甚至开展帕金森病与脑梗后遗症的治疗。这个性质如同给一个无阑尾炎症状的人开了阑尾切除手术,随后收取费用一样。这是显然的串换项目,骗取医保费用的行为。”该公众号这样表示。


据了解,就在今年4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发布了《淋巴外科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专家共识(2025版)》,该共识由杭州求是医院整形外科谢庆平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伊龙教授牵头,联合多个神经科学领域专家共同制定,如今随着国家卫健委叫停这一术式,有医院管理人士表示,一部专家们刚刚达成的共识作废了,这可能是医学史上最短命的专家共识了。


不过,卫健委通知也表示,在该技术具备充分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后,指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临床研究设计,在伦理委员会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科学、规范开展临床研究。卫健委将根据临床研究情况,适时对该技术临床应用再次组织论证。







图文来源:综合国家卫健委 中国新闻周刊 药物流行病学学会 看医界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