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长春丨打造科技创新“强磁场” 长春新区交出五年发展“亮眼答卷”

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期间亲临长春新区,做出“高新科技园区要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要重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更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重要指示。五年来,长春新区紧紧围绕建设吉林创新型省份、巩固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地位等重大战略,勇担建设长春北湖未来科学城重要使命,坚持发挥创新优势、激活创新变量、释放创新动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近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春新区五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在长春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开展。展览集中呈现了新区五年来的科技创新成果,其中麦迪克智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自动轮智行底盘技术备受瞩目。

该技术将汽车转向、制动、驱动等核心功能集成于一套底盘系统,使车辆可实现横向移动、斜向行驶、原地旋转调头等动作,显著提升操控便捷性与舒适度。

长春市麦迪克智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电气部工程师 靳立志: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块触摸屏来实现它每个动作动作,(车)调不了头了,我们可以原地转向,侧方(停车)比较困难,我们可以直接横着就进去。

创新技术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沃土的滋养,麦迪克入驻长春新区以来得到相关部门的全方位支持,从2024年光博会亮相到获多家头部车企试装认证。短短两年,企业已构建起覆盖6吨以下各类车型的自动轮产品谱系,并着手研发应用于10吨级车型的新产品。其核心技术已申报专利超100项,获授权40余项,在国内处于领跑地位。

长春市麦迪克智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靳立强:新区给的助力还是很大的,研发生产的空间上起了很大的助力作用。今年我们要做非道路车的批量生产线,把我们乘用车的产品研发全部搞完,预计2027年我们产品真正能够走向市场。

五载耕耘,硕果盈枝。长春新区着力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累计引进培育科技企业400余家,成功转化科技成果500余项,集聚科研人才超3000名。全区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分别占全省的64%和50%,院士工作站增至6家,博士后工作站达26家,创新资源富集优势显著。

长春新区科技局副局长 吴乔:落位全国首家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东北首个知识产权法庭,打造东北领先、全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组建12个校地合作专班,全区科技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高端人才引育数量稳居全省第一。

一项项亮眼成就是长春新区砥砺奋进五年的生动注脚。立足省市产业布局,新区依据三大开发区的特色与产业基础,全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凝聚多元化创新主体。

位于高新区的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期深耕妇女儿童健康、肿瘤、免疫、内分泌代谢等疾病领域,已上市核心产品超30款。企业组建了1200余人的强大研发团队,持续投入高额研发资金,实现了从生物药、化学药到特殊制剂、活菌药、医疗器械及医学营养品的多品类创新突破,年营收突破百亿元大关。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政府事务总监 林伟:肿瘤领域、老年病领域、医美,还有医疗器械等等,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些业务。我们新工艺的生产车间,(能实现)生长激素产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放大八倍,可以满足我们未来十年的产能需求。

立足“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交汇点,长春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聚焦“十大重点任务”,聚力实施“六大攻坚行动”,系统擘画未来三年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

长春新区发改局局长 许亮:力争通过三年的不断努力,到2027年,长春新区经济总量实现稳步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百亿级产业数量达到6个,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分别突破1200家和850家,实现进出口总额55亿元,中欧班列货运量达到10000标箱。

站在新起点,长春新区正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将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化为发展实景,为省市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新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