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12个项目现场签约 2025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7:29:00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4月24日,2025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行。

活动现场,来自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行业协会、各省级学会专家教授和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谱口腔医学新华章。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会上资阳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中国牙谷分别颁发了“中国口腔医学协同创新平台”、“中国口腔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共创单位”牌匾。资阳高新区与天津微齿馨隐形矫治器项目、广东中晶照明睑板腺治疗仪项目、青岛科智星穿刺缝合器项目、深圳南科天润牙齿脱敏功能性材料项目等12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集中签约结束后,还开展了产业研讨、圆桌会议以及产业推介等活动。

签约仪式。

由“新”出发

从“一张蓝图”到“全球标杆”

“产业、创新、审评、人才、环境”。此次产业发展大会上,资阳市委常委、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郑小清用五个关键词向现场来宾介绍了中国牙谷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既有成效和未来愿景。

近年来,随着居民口腔保健意识不断提升,全球口腔医疗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全球与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5年)》显示,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集采带来的渗透率提高,行业规模将会持续增长。

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以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就口腔医疗产业而言,由科技创新助推国产替代的趋势正全面加速,迈步数字化已势不可挡。

2016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制造强国”战略部署,大力发展口腔产业,将口腔装备材料制造基地布局资阳,支持资阳建设中国牙谷。

活动现场。

8年来,资阳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将中国牙谷建设作为腾飞之翼,依托“华西”百年品牌优势和央企、国企资源力量,产业规模不断升级、创新生态加速优化、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牙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口腔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地之一,口腔产品注册证数量实现“中西部第二”,实现了“一颗牙”、“一条链”、“一个圈”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中国牙谷已成功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最大口腔产业聚集地。据统计,中国牙谷共集聚口腔医疗器械企业143户,形成口腔设备4大类60余种、口腔材料5大类100余种的产品矩阵,335个“资阳造”产品远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实现产值近40亿元,为推动成渝双圈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资阳高新区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一如既往地做好并强化企业产品检验检测和注册认证,大力支持企业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将中国牙谷建设成为全球口腔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民族口腔品牌培育的孵化器和世界口腔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向“优”而行

硬核优势助力奔赴数智“齿”代

随着种植牙、牙齿矫正、美容修复等高端服务的普及以及口腔健康管理理念的推广,口腔医疗行业逐步向国产化、数字化、精细化、专业化转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牙谷始终围绕做强科技支撑、做优发展环境、做特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集研发孵化、公共实验、中试孵化、检验检测、注册申报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全力迈向“世界级口腔产业集群”。

硬核技术,驱动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牙谷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深度合作,共同建立科创转化资金,共同建设中国口腔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和四川省智慧诊疗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大赛活动。中国牙谷还投资近3亿元,建成中国牙谷科创中心,建有30个小试孵化单元、4个中试孵化器、12个公共试验实验室,企业团队可拎包入住;检验检测中心已取得国家级CMA资质认证,正在申报CNAS认证,配有西部地区第二个面向医疗器械产品的10米法电磁兼容实验室等,中国牙谷已成为口腔产业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中国牙谷。

硬核服务,创造非凡牙谷速度。中国牙谷建立之初,资阳市便致力于搭建完善的检验检测联盟,建立从研发到临床的快速转化通道。依托国家器审中心四川创新服务站资阳分站、省审评中心资阳分中心、北大口检中心中国牙谷服务站等,实现“一类证当日办、二类证不排队、三类证畅通办”,产品注册时间较常规缩短60%,最快103个工作日取得Ⅲ类证、35个工作日取得Ⅱ类证,审批时效全国领先。组建口腔产业服务专班,提供“一对一”全周期服务,实现“拿地即开工”“厂房即产房”,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平均时间缩短3-6个月,让“牙谷速度”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力引擎。省政府出台《支持中国牙谷发展若干政策》落实落地,研究制定《支持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从项目落地到市场拓展进行全周期的支持,从研发孵化到融资贷款进行全方位的保障。

硬核保障,滋生不竭智力源泉。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聚力打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高地。中国牙谷聘请14名院士专家为中国牙谷战略发展顾问和中国牙谷专家委员,为发展把关定向、掌舵引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的专家教授常年往返于成资两地,为中国牙谷企业研发攻关献智、献力。研究出台《中国牙谷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年均引进硕博以上专业人才120余名,支撑产业发展。全国首家以口腔命名的资阳口腔职业学院,开设17个特色专业,在校生8500余人,年输送技能人才2000余名,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同步”。

8年接续发展,中国牙谷从“一颗牙”的梦想到“一条链”的延伸,已形成“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不仅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在部分领域甚至实现了“领跑”,已成为中国口腔医学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