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师生:开学倒计时,给口腔来一场“安检”吗?
暑假冷饮零食狂欢后,你的牙齿是否已“拉响警报”?同学和老师们注意啦!开学倒计时,正是口腔体检的关键时刻。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开学前做一次全面口腔健康筛查,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学期!

图/视觉中国
开学上好口腔预防“第一课”
假期后,龋齿为何悄悄扎堆来访?还真有这回事!龋齿仿佛在假期里开了一场“派对”,纷纷扎堆出现。
一、背后哪些“捣蛋鬼”在作祟?
1. 刷牙偷懒:
熬夜赖床致刷牙遗漏、吃零食后未及时漱口→残渣吸引细菌大量繁殖→牙釉质“蛀”出坑
2.零食饮料“狂轰滥炸”:
零食/饮料不离手→牙齿就像泡在酸汤里(细菌产酸、饮料带酸)→龋坏速度加快
二、师生口腔“假期后遗症”:
1. 学生群体:
龋齿(蛀牙)高发(零食饮料大量摄入)、牙龈炎(口腔卫生不到位)、牙齿外伤(跑跳磕碰)
2.教师群体:
牙周炎(作息不规律)、牙齿敏感(长期饮用过冷过热饮品)、牙齿着色(喝茶或咖啡)
洗牙暗藏玄机!口腔问题“扫描仪”
一、怎么才能发现隐藏“雷点”?
龋齿里的“伪装高手”可不少,不仔细检查可能发现不了。
1.牙缝里的“神秘小偷”:两颗牙之间的缝隙发生龋坏为邻面龋,往往需要借助设备才能发现。
2.牙龈边缘的“潜伏者”:牙颈部(牙面靠近牙龈处)早期出现龋坏无明显痛感,等注意到时可能已经蛀到牙本质或牙根部,对牙齿破坏大。
3.牙齿上的“小裂纹”:咀嚼时发生的间歇性疼痛,可能是肉眼看不见的微小裂纹,如不处理可导致牙齿折裂。
二、洗牙相当于“全面体检”
你以为洗牙仅仅只是清除牙结石?它实则是口腔的全方位扫描仪!
医生在洗牙前会手持口镜与探针,如同侦探般探查每颗牙齿:
·精准捕捉牙表有无变软/黑点/窝洞,牙缝是否卡住探针;
·如发现可疑处,会建议拍牙片确认/直接补好;
·检查出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周袋,及时发现早期牙周病。
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建议每年洗1-2次牙,一举三得。
师生防蛀“神操作”
一、留意这些症状,尽快安排口腔检查:
牙齿的疼痛是最后防线,很多口腔问题在初期是没有明显痛感的。一旦发现以下“警报信号”,就要立刻安排口腔检查:
1. 牙齿疼痛:自发性疼痛,或吃冷、热、酸、甜食物时出现“一过性”刺痛;
2. 牙龈出血:刷牙/用牙线时牙龈容易出血,这是牙龈在“发炎抗议”;
3. 牙齿变色、缺损: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点(早期蛀牙)、黑线或小洞;
4. 牙齿松动或移位:成年人的恒牙出现任何松动都是危险信号;
5. 口腔内异常:口腔黏膜上出现长期不愈合的溃疡、不明原因的肿块或异常的颜色变化。
二、开学前口腔体检做起来: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临近开学,口腔体检安排上,好处多多!
1.避免“小洞拖成大洞”:越早发现,处理起来越简单,痛苦小,花费也少,把初期的蛀牙、牙龈炎扼杀在摇篮里;
2.完成“预防性保护”:对于学生,医生可以进行全口涂氟,提高牙齿的抗酸能力;还可以对新长出的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像给牙齿穿上一层“保护衣”;
3.时间充裕,从容就诊:相比学期中请假看牙的紧张,利用开学前的空闲时间,可以更从容地解决口腔问题,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节奏。
别等牙疼才就医!暑期即将结束,抓住最后“黄金期”调整,用一口健康整洁的好牙,笑脸迎接新学期吧!
【指导专家】
徐琼: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
支清惠: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珠江新城门诊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文|记者 朱嘉乐 通讯员 邓协 徐士涵 王心怡 徐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