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长征路到冠军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6:34: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黄雅琼(前右)指导学生羽毛球动作。

徐诗晓(前左)体验畲族竹竿舞。

活动方供图

“长征,是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不畏艰难、团结奋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今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体育人的执着与坚韧,走好新时代长征路。”4月20日,站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巴黎奥运冠军徐嘉余、黄雅琼和黄张嘉洋庄严肃立,献上深情致敬。

近日,“决胜巴黎 绽放奥运——奥运冠军面对面”巡回宣讲活动走进江西赣州。多名奥运冠军走进赣南老区,讲述自己的拼搏故事,分享体育带来的力量和信念。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思考和感动着。

传递梦想

“小时候,我由于太过于内向,连和大人讲话都会满脸通红。但是,这一切都从我遇到羽毛球起,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在宣讲中,谈起自己与羽毛球的故事,巴黎奥运会羽毛球混合双打冠军黄雅琼说,当初那个好胜心不强的小女孩,如今有着一股不认输的韧劲儿。

巴黎奥运会夺冠的时刻,黄雅琼躺倒在地。那是她打球以来,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庆祝胜利。“雅思”组合从东京奥运会的失意,到巴黎奥运会东山再起,黄雅琼说,体育给了她不轻言放弃的勇气,也让自己明白,什么叫梦想照进现实的力量。

“别的项目游泳时能互相看看,打腿时聊聊天,只有仰泳是倒着走,我们的世界里只有天花板,只有转身的时候才能看看水里的世界。”去年夏天,徐嘉余在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摘金,四次征战奥运终于圆梦。和崇义中学的孩子们介绍仰泳时,他说,这是一个“孤独”的项目。

面对伤病、扛下压力、熬过低谷的日子——以孤独为伴,是许多优秀运动员走向蝶变的必经之路。“从2022年到2023年,整整两年时间,我一直在输,在与队友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个过程漫长又痛苦。”巴黎奥运会举重女子49公斤级冠军侯志慧说,“我不仅要在比赛场上面对失利带来的挫折感,更要在每一天的训练中面对不断被比较、被超越、被打击的巨大压力,有时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侯志慧用自己的经历寄语聆听宣讲的学生:别人越是说你不行,就越要证明能行。她说,在输无可输之时,自己一心专注在玩命训练上,力量和技术指标全部刷新到历史最好成绩。巴黎奥运会最后一举“逆风翻盘”的背后,就是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在顽强支撑。

巴黎奥运会皮划艇静水女子500米双人划艇冠军徐诗晓,曾经历从退役到重返赛场的挑战。她在宣讲中说,自己曾因项目变更与成绩不理想而退役4年。当女子划艇重新进入奥运项目时,她早已适应了朝九晚五的安稳生活。

“你想要的是什么?你当初的梦想呢?为什么不去抓住机会呢?”这名来自江西的奥运冠军回忆道,正是一次次的自问和教练组织的支持,让她鼓起勇气,重新出发。

复出后的训练是炼狱般的考验。膝盖积液、高强度训练带来的呕吐和失眠……为了自己的梦想,她始终咬牙坚持。“我要打出赣鄱儿女的气势,让大家记住革命老区走出来的孩子骨子里的拼劲。”徐诗晓说。

不负热爱

江西站是巡回宣讲活动的第四站。从大美新疆到山东沂蒙老区,从革命圣地延安到红色热土赣南,奥运冠军不仅在台上讲述拼搏故事、传递中华体育精神,也走进校园、社区、乡村和企业,与当地群众面对面交流互动,让体育精神在一次次温暖的传递中更加生动可感。

在活动中,黄雅琼多次化身教练,为羽毛球爱好者做现场指导。一名正在上四年级的小女孩在互动时询问说,自己在比赛中放不好网前球,经常失误,希望黄雅琼传授一些方法。

“是正手还是反手?”“反手。”“来,我教你!”黄雅琼一边问,一边拿起球拍。

“握拍的时候,大拇指要顶住拍柄的位置,松一点,角度就能灵活调整。”她边讲解边演示,和孩子一起持拍,让孩子体会击球点和动作幅度。短短几分钟,台上的小队员学得认真,台下的孩子也听得津津有味。

“羽毛很轻,热爱很重。”黄雅琼说,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热爱中勇敢追梦、闪闪发光。

见到徐嘉余,一位同样练习仰泳的小男孩上前“诉苦”——“练仰泳很枯燥,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徐嘉余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了男孩一个问题。“你觉得,当你游得比别人快的时候,开不开心?”

“那当然开心了。”男孩答道,现场笑声一片。

“我也是,我就想游得比别人快,就是这种求胜欲让我一直坚持下来。”徐嘉余说,“我希望这份开心能够激励你坚持游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次宣讲活动中,还有一幕令人动容的场景——4位来自崇义县过埠镇的留守儿童,为心中的英雄送上了亲手绘制的画作。画面中有挥动羽毛球拍的女孩,有站在最高领奖台的荣耀时刻,也有高举奥运五环旗帜的少年,稚嫩却饱含敬意。作为回赠,奥运冠军也为孩子们送上了亲笔签名照片和书包文具。有汗水的拼搏,也有童真的鼓励,这场双向奔赴的相遇,为活动增添了温柔的一笔。

汲取力量

从长征精神厚植的于都,到“体旅融合”蓬勃发展的崇义,对奥运冠军而言,这不仅是一场走出赛场的宣讲,更是一段触动心灵、汲取力量的学习之旅。

看完大型红色文旅史诗剧《长征第一渡》后,黄雅琼哭了。“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她说,“长征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一脉相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直面困难、坚守初心永远不会过时。”

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伫立于纪念碑前,回望91年前的信仰启程,奥运冠军在致敬词中说,发扬中华体育精神,顽强拼搏、为国争光,自信奋进、勇攀高峰,用优异成绩展现新时代中国体育的精神风貌,为建设体育强国再立新功。

在崇义县过埠镇泮江村三栖户外竞技基地,奥运冠军在青山绿水间体验了航模、车模等体育项目。基地通过荒地、荒塘的充分改造与利用,以“体育+旅游”的模式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徐嘉余说,自己会推荐游泳队的队友来这里感受乡村体育和旅游的热情与活力。

在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钨在举重器械、训练装备等体育领域的应用后,侯志慧在宣讲中说,自己为中国钨产业走在世界前列感到自豪,科技进步对体育竞技水平提升有重要作用,体育的辉煌成绩,离不开背后默默付出的力量。

一路上,精神的接力在赣南热土上交汇。这群在奥运赛场站上巅峰的冠军,在红色土地找到了继续拼搏的力量。

在于都县潭头村,巴黎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全能冠军黄张嘉洋被眼前的景色所打动。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已蝶变为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美丽乡村。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里的乡亲们用双手创造了美好生活。”黄张嘉洋说,“在艺术体操赛场上,我们更需要坚韧不拔、埋头苦练,不断打磨技术,精准传递动作的艺术内涵,才能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艺术体操的深厚底蕴。”(记者 刘峣)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23日第09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