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范文大全 >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范本(优秀乡村旅游规划案例及其要点)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5 14:34:52    

随着人们对休闲方式创新的不断追求,旅游业已经由当初的走马观光为主步入体验休闲的“慢旅游”时代,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休闲娱乐需求,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致富的渠道,改变了农村面貌。然而,乡村旅游在缺少策划规划的情况下,依葫芦画瓢,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对于市场的把握不精确,因此,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至关重要。

乡村旅游规划三大突出点

1.突出“农”

乡村旅游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快速发展,其助推力来自于城市居民对自然、田园世界的向往,在产品的设计上一定要抓住游客胃口,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地方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将原有的农家小院拆了,建起来了一幢幢的楼,并按城市酒店进行装修设计,导致当地乡村发展存在“城市化”倾向,结果却使得游客越来越少,旅游吸引力越来越弱。因此,要注重的是将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融合到服务中,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够脱离“农”这个字。

2.突出“乐”

业内对旅游者的一份研究报告指明,相当一部分旅游者出游的目的是获得乐趣,所以乡村旅游不能仅限于吃住和一般的采摘等基础项目上,否则发展前景就会越来越窄。要紧紧抓住“农”字,想方设法实现“乐”字,改变传统的发展思路,让乡村旅游的行程更丰满,做足特色文章,让城里人真正体验乡村生活的快乐,体验到不同于城市中的生活情趣。

3.突出“闲”

面对休闲体验时代的到来,当初的“吃吃农家饭,住住农家屋,干干农家活,摘摘农家果,玩玩农家乐”的乡村旅游已经不再适合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了,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旅游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日趋丰富化,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转向体验和休闲的方向。目前中国旅游正处于这一转折时期,乡村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在保证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上,把时尚游乐和休闲度假引入传统乡村旅游,形成新的乡村休闲模式,获得更长远的生命力。

乡村旅游规划方向

乡村旅游规划是与乡村社会发展紧密相联系,不仅要反映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向,反映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向,也要反映乡村社会发展的趋势。

1.规划乡村意境

乡村旅游规划就是规划乡村意境。乡村意境规划以自然情趣、诗化田园、草原牧歌、蓝色海湾为灵魂,挖掘乡村文化所承载的人与自然和谐、政治秩序与自然规律和谐的思想,将“天人合一”的观念物化到乡村旅游规划之中。乡村旅游规划应该保留自然和谐的乡村意境,呈现出田园聚落、草原分散式的居民点体系布局和农业耕地、林地、草地等自然景观体系布局,呈现河流、湖泊、湿地等乡村典型的景观要素。乡村旅游规划应保持乡村生态的多样性,达到自然循环的稳定性,实现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乡村旅游规划在细部处理上,应充分挖掘田畴、林盘、农舍、篱笆、沟渠、湿地、河塘、牛羊、船帆、水磨、水车等众多乡村景观要素,从多层面、多角度共同维护乡村生态的自然环境,保留传统的劳作技术,保护人与自然接触过程中形成的优美独特乡村风光,营造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2.反映传统与现代乡村的多元化发展

根据乡村旅游特点,统筹规划发展乡村观光和休闲乡村。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根据乡村各业的地域性、自然性、专业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独特的乡村旅游项目,把旅游产品贯穿在具有高科技含量,高环境质量,高价值效益的“三高”乡村生产中,使传统粗放型乡村转变为集精致性、系统性、集约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现代乡村。

3.营造和谐、自然、优美的乡村人居环境

乡村人居环境是整个乡村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体现,是乡村社区的成长性和可持续能力的综合标志。以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保证乡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保证人居环境空间布局的高效性和合理性,保证人居环境的功能设施建设的便捷性和全面性,以营造出和谐、自然、优美的乡村整体人文景观生态系统。

4.提供乡村体验式旅游模式

乡村旅游的目标人群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规划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最惬意的乡村体验式旅游模式,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让游客真正体验乡村生活与生产,感受“乡村农夫”“乡村牧民”“乡村渔夫”生活。

5.完善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乡村旅游的成败。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思路,在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旅游村各项功能建设。具体做到“四化”,基础设施城市化,完善旅游村内外道路、水电、污水垃圾处理、清洁能源、公共厕所、景区点指示牌等;配套设施现代化,开通农村宽带网、有线电视、卫生服务站等;农村景观生态化,保护原生态植被,按照景观标准改造农房等;交通便利化,开通大中城市直达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公交线路。

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要点

1.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乡村旅游规划需要应势发展,构建特色乡村旅游业。乡村在社会关系上,混合着乡村居民的生活和民俗风情,可以开发乡村民俗风情旅游;乡村位于城市的周边,拥有山水、滑雪、海滩、沙漠、温泉等特殊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具有特点的山水旅游村、滑雪旅游村、温泉旅游村、海滨旅游村;乡村往往处在大中城市的往来地带,在提供过境旅馆餐馆购物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及旅游服务的发展中,形成度假旅游村。

2.乡村旅游规划解决的问题

一是规划范围界线的划分,规划范围界线划分宜结合村行政区划、山脉、河流、道路等地物地貌,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二是濒临水面、森林、雪山的旅游乡村的旅游交通,要为旅客开拓自然景观视域,改善进入自然景点的通道,研究利用狭窄而曲折的街道;

三是历史文化乡村保护,在历史文化乡村,旅游规划保护的历史遗存总体特征和文化风情,不是只对单独的建筑物进行保护,应通过相互调整,使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到村庄总体规划或城镇总体规划的整体之中。

3.乡村旅游规划的内容

一般包括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确定乡村旅游发展目标;确定旅游设施、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人员培训规划;确定可能的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潜在客源市场和相关因素,客源市场分析一般应重要考虑过境旅游及度假旅游者对设施和服务的需求;乡村资金及其他要素的综合平衡。乡村旅游规划的图纸一般包括旅游资源分布图、旅游区位图、旅游发展规划图、旅游道路规划图、基础设施规划图等。

乡村旅游国内案例

1.安徽省潜江县



潜江县已建成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覆盖全县乡镇和重要干道沿线,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国美丽田园”称号。明确了“一核两区三带四板块”的乡村旅游格局,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截断河流、不取直道路,保持乡村原有肌理和风貌。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是政府+产业模式。政府投资用于旅游宣传营销、产品开发、品牌创建等。

二是公司+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农户等多方合作参与开发模式,天柱山镇天柱福元乡村民宿休闲区通过这种模式发展乡村民宿度假,推动整个村致富;提供12种产品:家庭乐游、好友集会、民宿度假、养生餐饮、湖滨烧烤、野菜摘采、户外拓展、徒步旅游、登山攀岩、洞房探秘、婚纱摄影、乡村婚礼。

三是景区+村委模式。马潭村以资金和土地入股白马潭漂流景区、民居包装,形成村景合一的综合型生态休闲观光度假区。

四是公司+农户模式。查冲农业生态观光园,村民以土地入股,公司负责建观光园,种植苗木花卉、果树、蔬菜。

五是龙头+农户模式。旅游合作社为龙头,吸引农户以山场,闲置房屋入股。

2.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



袁家村的发展已经通过农家乐进入乡村度假、乡村产业化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小吃街发展到如今的祠堂街、回民街、酒吧街、艺术街。如今村里原住民年均收入已达20万元左右,即使是不懂经营的村民,也因入股分红而搭上了共同富裕的快车。在管理上,由袁家村村委会牵头,下面有管理公司和协会,协会的成员由商户自己推选,为协会义务服务。袁家村以食品安全为核心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用前店后厂模式,后厂的产业收入与前店的旅游收入共同保证了村民收入的稳定。因为旅游的带动,乡村的许多产业都由最初的作坊变成工厂,最后变成大工厂。通过引进系化,高端化、个性化的民俗创意文化产品,补充完善大业态,增强了乡村旅游造血功能,做百年袁家村,让老百姓可持续地致富。

3.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崀笏村

2016年8月,崀笏村被列入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崀笏村五大旅游扶贫模式:

一、是土地流转助推脱贫,流转土地给大户,合作社发展,观光游、体验游,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获得双重收入;

二、是产业发展助推脱贫,种植野生铁皮石斛,通过农业产业发展提高效益;

三、是景区就业助推脱贫,安排保洁员、护林员、景区工作人员,摆摊设点商贩、农家乐服务人员就业;

四、是危房改建和风貌改造助推脱贫,改善居住条件,增加景区建筑的观赏性。

五、是生态保护补偿助推脱贫,争取国家生态保护林补偿金,享受“生态红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