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文旅融合“乘数效应”
4月24日,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德州拉开帷幕。
变传统舞台观演为行进式沉浸观演,将灯光秀、船秀表演、特技情景秀等节目有机串联,百名“NPC”与游客展开深入互动……围绕“好客山东 德行天下”主题,大会向人们展示了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彰显出山东文旅产业的创新活力和文旅消费的强劲势头。
文旅融合,从来不是一道简单的加法题,它已经突破“文化+旅游”的简单范式,呈现出“文旅+”的无限可能。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产业在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作用明显,发挥着“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从持续培强16个精品旅游产业集群,到印发《“引客入鲁”奖补办法》,从“跟着电影去旅游”,到开行“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山东持续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探索文旅产业新赛道,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长。2025年1—2月,山东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8.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20%的增速领跑全省服务业,文旅消费动能强劲、活力充沛。以这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擦亮“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形象,展示山东发展潜力,扩大山东文旅国际国内影响力,塑强山东文旅产业新优势,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激活文旅融合“乘数效应”,科技创新是最好的催化剂。当前,人工智能、全息影像、数字光影等技术应用,为文旅产业发展插上了想象力的翅膀。在山东,坐上青岛中山路的“复古电车”,开启一场“沿着黄河遇见海”的浪漫旅行;借助齐鲁文化大模型,实现和孔子、李清照等历史人物的对话;打卡《寻梦沧海》航海史诗音乐剧,深度体验山东海洋文化的魅力。正是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解锁了“文旅+”的更多可能。通过科技赋能,找到文化与旅游、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契合点,推动不同要素之间重组交融,让更多新的业态、模式、场景脱颖而出,打开文旅融合发展的广阔天地。

文旅产业的发展,最终要落到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上。文旅项目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这次大会将签约18个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额达154.5亿元,覆盖16个市,如菏泽“临境·山海经”VR沉浸全感剧场项目、青岛“丝路千古情”大型演艺项目、铁道游击队景区枣庄演艺提升项目等等。这些项目结构完善、品质高、潜力大、带动性强,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建成后将实现丰富业态、集聚人气、带动就业、拉动消费等多重效益统一。各地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深度挖掘齐鲁大地优质文旅资源,推动文旅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不断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文旅消费新需求,让文旅产业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引擎。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