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点两骑手先后猝死:饿了么有必要尽快回应舆论关切
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
5月11日,枣庄的周丽(化名)安置好7岁的女儿,又匆忙出门去为丈夫的后事奔走。一周前的5月4日,丈夫袁鹏(化名)骑车前往饿了么长安路店上班时,在小区里倒下后再也没能起来。而在10多天前,她的妹夫梁军(化名),同样在去这家门店上班的路上倒下了。两人死因都是“呼吸心跳骤停”。(据5月11日封面新闻报道)

涉事平台站点(图源:封面新闻)
据报道,去世的时候,袁鹏47岁,梁军46岁。袁鹏在饿了么长安路店做了5年骑手,梁军做了3年。袁鹏的跑单软件上,他在5月1日、2日、3日在线时间均超过11小时,总计背单时长均超过8小时,跑单数则是48单、59单、70单。
两个关联家庭里的两个顶梁柱倒下,这是悲伤之事。虽然两个人事发的情景不同,但舆论都给予了相当的同情和理解,希望他们能渡过难关。现在,作为平台的饿了么,成为舆论质疑的对象。梳理下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店里给骑手买了保险,每个月扣200多元保险费。但据封面新闻报道,两名死者的善后事宜,饿了么的城市代理商并未积极出面解决。11日,记者多次联系饿了么客服了解情况,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应。
这是为什么呢?为饿了么跑单,骑手突发意外身亡,代理商首先要表示哀悼,给予相应的人道关怀,同时启动调查和赔付程序。不管责任认定最终如何,出面解决不应该是基本操作吗?

相关证明截图
饿了么今年2月公布消息称,过去一年,饿了么投入逾2亿元,加强骑士用餐、劳动保护、生活福利等权益保障。那么,这2亿元的露水,有没有洒到袁鹏和梁军身上?
二是,两名猝死骑手的背单时间,是否触发了饿了么的防骑手疲劳机制?不得不承认,一些骑手可能因为生活压力的原因,不顾身体负荷,眼里只有跑单赚钱。这个时候,平台就有责任提醒骑手注意休息,以免发生悲剧。媒体曾报道,去年8月起,饿了么在全国上线防范骑手疲劳作业机制。
然而,据家属称,骑手的工作时间“按规定是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但实际上往往要干到凌晨。另据家属称,节假日不允许请假,周末也不允许请假,请假就罚款,或者直接取消200元全勤奖。涉事骑手的背单时间,是否触发了平台的防疲劳机制?家属所述是否属实?对此,饿了么也有必要对网友的疑问作出解释。

袁鹏死亡前一天的接单数据(截图)
三是,家属称,公司每个月扣260元保险费。出事后,门店未提供劳动合同,也不提供保险单。如果饿了么真的给骑手买了保险,应该就不怕家属索赔。因为这是公事公办。到底有没有买保险?又为何不提供保单?
虽然从目前来看,饿了么与猝死骑手的关系是什么还没有确信,两位骑手猝死与他们日常的劳动强度、工作状态之间的因果关联,也需要有关部门和平台进行细致的调查,但是作为平台的骑手,如果构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依法同样应该给出说法。
饿了么是一家大公司。两个连襟家庭在失去亲人后,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处理善后事宜,本身就是一件悲伤的事。双方其实本可以早点坐下来,妥善解决此事。舆情现已发酵至此,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尽快给舆论关切一个解释。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