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做大健康消费“蛋糕”,让民众尝到更多“甜头”
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提升健康饮食消费水平、优化特殊食品市场供给、丰富健身运动消费场景、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增强银发市场服务能力、壮大新型健康服务业态等10方面重点任务。下一步,商务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工作机制,指导各地加快落实促进健康消费的各项举措。
健康消费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覆盖人群广、产业链条长,民众的消费意愿也很强。从体育场馆建设到老年护理服务,从有机食品产销到智能健身装备研发,每一个细分的领域,都能够催生出庞大的市场需求。以体育旅游为例,一场赛事既可增加门票收入,还会促进餐饮、住宿、交通等上下游产业一起联动。运动与健康领域的适老化改造,则涉及家居、科技、医疗等多个行业的协同发展。这些需求一旦被激发出来,不仅能为机构和企业创造增长的空间,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过去人们常说“花钱买健康”,但健康消费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健康消费让消费行为从单纯的物质满足,转向对身心愉悦的追求。如健身步道和社区体育设施一旦得到普及,可让运动不再局限于健身房,而是成为家门口的日常习惯;餐饮企业推广科学膳食搭配,既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也能向社会传递健康生活的理念。对老年人而言,适老化产品和医养结合服务,不仅可以降低居家养老的风险,而且还能提升晚年生活的品质与尊严。如果消费与健康、快乐等形成良性互动,消费者获得的好处便不再局限于商品本身,而且还延伸到生活的整体改善。
健康消费的前景十分广阔,但要大幅度促进健康消费,仍需要破解一些现实难题。如保健品市场存在夸大宣传、价格虚高等问题,可能削弱消费者信任;体育场馆运营成本高、利用率低,制约着公共健身资源效能;适老化产品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市场鱼龙混杂,甚至出现坑老现象;一些类别的健康消费产品比较单一,对消费者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等。
这些难题单靠市场难以解决,需要社会多方协同化解。比如,既要用刚性监管打击健康消费领域的一些乱象,守住质量安全底线,也要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手段,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只有打好监管和服务的组合拳,才能持续做大健康消费的“蛋糕”,并让消费者从健康消费当中尝到多种“甜头”。
当前经济处于转型期,扩大内需就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手段。促进健康消费既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又能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是一剂“稳增长、惠民生”的良方。期待将来有更多激活消费的政策既着眼当下,又布局长远,在民生与经济等方面形成双赢局面。
文/唐传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